
爱心志愿者来到长天松康颐养中心陪伴老人。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摄
“血氧95,正常。血糖6.9,正常。血压78和164,有高血压……”3月20日10时,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罗塘路的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迎来90岁的刘奶奶。经过医护人员全面检查,老人顺利入住,并获得一套专属护理方案。
“刘奶奶,您来这里就是疗养度假,每天都有很多同伴一起聊天。您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心情,心情好了什么都会好。”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负责人易胜君俯身在老人耳边安慰道。眼见安顿妥当,老人的儿子放心地离开。
事实上,刘奶奶入住之前,拥有100张床位的长天松康颐养中心一直满房,直到有人离开,刘奶奶才得以入住。去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该颐养中心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很快赢得老人的青睐。为此,记者来到该中心,实地感受其养老服务之道。
长天松康颐养中心地处南昌老城中心区,周边老旧小区和高龄老人众多,养老需求日益增长。走进一楼大厅,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的收费标准——自理长者,每月2580元;四级护理,3380元……特级护理,5380元。
“我们坚持普惠性收费,不收押金,就是为了让更多老人能住得起。”江西省长天松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彭长松介绍。
长天松康颐养中心共有5层,除生活区、食堂、洗衣房等基本生活区域,还有康复室、评估室、棋牌室、书画室等活动空间。走进老人房间,里面干净整洁,卫生间、空调、热水器等一应俱全,两张电动护理床的床头还装有毫米波雷达和巡更设备。
“雷达可以实时监测床上老人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和睡眠状况等,巡更设备则用于护理人员晚上每个小时巡查打卡。”易胜君告诉记者,几天前,护理人员凌晨1点查房时发现一位101岁的老人发烧,体温达到39.4℃。“我们赶紧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老人喂水吃药,随后送到隔壁的南昌市第六医院,老人最终恢复平稳。”
该中心联合南昌市第六医院实现医养结合,每天清晨该医院会派遣医护人员为每位老人检查身体,遇到突发问题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我们还与两所高校共建,每周都有大学生志愿者来陪老人聊天、做游戏,平时还有许多单位来这里开展爱心服务,让老人们充分感受社会的关爱。”易胜君说。
在易胜君看来,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是做好养老服务的基础,但通过全天候悉心陪护,营造快乐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才是让老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关键。“我们统计发现,许多老人在家里长期缺乏陪伴,严重缺爱,容易引发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关爱,身体和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说话中,易胜君和护理人员路过95岁的肖乐勤老人床边,老人主动打起招呼,嘴里还哼起刚刚学会的歌曲。肖乐勤的女儿周云翠告诉记者,去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将母亲送到这里。“刚来的时候,我妈妈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几个月下来,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气色好,长胖了5斤,还能下床走路,并且自己吃饭。这都得益于专业的康复训练、均衡的营养搭配和悉心的照顾陪护,我打心底里感谢这家机构。”
临近午餐时间,记者来到食堂,老人们正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齐声念拼音字母。原来,为了让老人活动口腔肌肉和安全进食,该中心在每次饭前都要进行5分钟的唇操运动。而对于不能行动的老人,护理人员则会专门到床前喂食。
“其实每位老人都像一本书,翻开来看各不一样。作为养老服务机构,要做的就是倾听老人的需求,为每位老人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打造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易胜君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