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大厦站的雕塑《托举起城市的力量》

秋水广场站的《洪城白鹭》

地铁2号线国体中心站设置的历代十大廉吏雕像(局部)
南昌市地铁1号线于2015年12月26日通车,标志着该市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如今,南昌已开通4条地铁,为市民提供了一种现代化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南昌地铁颇有“艺术范”,其中部分地铁站内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地铁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艺术作品,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媒介进行创作。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艺术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公共雕塑。南昌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将艺术与南昌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形式多样,颇有创意,展现出南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地铁2号线的国体中心站,用公共艺术的形式打造了一张“廉洁名片”。地面出入口以荷叶为设计题材,提炼叶脉元素,将“廉”文化与艺术形态相结合;主墙面大型汉白玉浮雕,内容以《爱莲说》为主题;站厅层以“一体四翼”(四个出入口通道的两侧墙面)的空间布局表达“廉”文化的精神内涵;自动扶梯旁设置了历代十大廉吏雕像(下图),用以丰富空间层次。
在地铁3号线也有多处艺术魅力独特的“网红站”,如绳金塔站和六眼井站的“浩瀚星空顶”,浩瀚的银河、若隐若现的星星,给人如梦如幻之感;绳金塔站的“南昌地标墙”,南昌各大地标如八一起义纪念塔、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等都被复刻在墙上;八大山人站的“古风韵”,墙上山峦连绵、松竹挺立,让人仿佛走进了八大山人画中世界;火炬广场站内包柱变身为流光溢彩的“智慧树”,寓意南昌茁壮成长的智慧城市之树,将成为未来打造高新科技的引擎。
地铁1号线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有4处,即地铁大厦站的《托举起城市的力量》、秋水广场站的《洪城白鹭》、八一馆站的《红土地》和八一广场站的《回眸展望》。这些作品将南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创意独特。
雕塑《托举起城市的力量》(上图),集中展现地铁建设的艰辛过程以及建设者们用心血和汗水托举起城市的强劲力量。作品用深灰砂岩作底衬,地平线下用石板覆盖,展现地铁盾构的造型,坚固且极富张力,板块之间缝隙与金属线构成强烈的透视感,使人感受到地铁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件雕塑作品,艺术展示了南昌的历史传承和城市发展的壮丽画卷,也温情刻画了南昌优雅内敛、浑厚稳重的城市形象,为乘客们带来了一段宛如时间穿越之旅。
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得名的秋水广场站,其公共艺术作品《洪城白鹭》(中图)的设计,巧妙地将湿地和白鹭相结合,通过灯光与数层玻璃重叠,翠绿的水景与闪烁的光影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反射和重叠,营造出光影与虚幻并存的视觉效果。色彩影影绰绰,一泓苍翠若虚若实,或抽象或具象,呈现出“一城景色半城湖,湖光水影映洪城”的美景。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兴旺 实习生 刘经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