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疫情有所反复,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交织,国内和江西省经济呈现恢复发展格局。在8月3日举行的江西外汇助企纾困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透露,在当前背景下,江西省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相对均衡,跨境收支总量稳步增长,跨境收支和结售汇保持合理顺差规模。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出台了涵盖贸易便利化、企业跨境融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在内的十条细化举措,有力支持我省疫情防控和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
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办理金额同比增长80.2%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副局长钟春晓表示,今年以来,我省外汇市场主要构成如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的跨境资金均保持净流入,继续发挥着稳定外汇市场基本盘的作用;同时,疫情冲击背景下外贸实现较快增长。尽管部分涉外企业产能受到疫情影响限制,但在省内生产链供应链稳固、全球外需逐步恢复、RCEP政策红利等因素推动下,全省贸易项下收支规模和顺差均有较大增长;另外,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汇率预期基本平稳。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保持了理性的交易模式,衡量结购汇意愿的结汇率和收汇率,均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反映当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相对平稳。
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是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极大便利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业务。2022年,江西在前期试点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便利化方案,拓宽业务范畴,优化银行准入条件,放宽银企合作年限,将有真实需求的中小企业作为试点扩面的主要对象,有序推动便利化政策在全省所有设区市成功落地,实现了优质企业业务“秒申请、分钟办”,办理时间节约一半以上,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获取银行服务资源渠道相对较少,对便利化政策的获得感明显优于大型重点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试点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45倍和80.2%。
企业通过平台跨境融资金融同比增长75.8%
江西积极推进落实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助力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上半年,全省办理收入支付便利化金额5亿美元,占资本项目结汇的47%。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和“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推广力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融资量在疫情下逆势上扬,融资金额、业务笔数和服务企业家数同比分别增长75.8%、76.5%、60.6%,通过平台累计融资金额达14.70亿美元,涉及企业近90家。
鼓励银行增强电子单证真实性鉴别能力,通过审核电子单证等在线化、无纸化方式,提供跨境结算服务,提高了企业经常项下跨境收付款效率。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1家银行开展了电子单证办理贸易跨境收支业务,银行家数占比超过70%,上半年电子单证业务办理金额占比进一步提升。
积极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在辖内银行分支机构尚不具备凭电子交易信息办理业务资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银行通过匹配交易信息和物流信息为新业态企业办理资金结算,有效提升贸易新业态主体结算效率。
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188家
钟春晓表示,江西打造“覆盖全省、深入一线”的汇率避险服务体系。一方面,推动政汇银合作,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担保支持体系,降低企业套期保值保证金成本。目前,萍乡市政府已出台“财汇宝”专项惠企政策工具,设立专项保证金资金池,为辖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提供免费担保;上饶、新余市政府对首次办理外汇衍生品的企业和外汇套保比例较高的企业给予金额不等的奖励。
另一方面,提倡银行减费让利,引导银行降低外汇套保交易价格,指导法人银行发挥自主设计衍生品交易门槛的优势,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汇率避险方案,让更多企业参与汇率避险。通过破解中小企业汇率避险难题,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省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金额合计58.9亿美元,同比增长94.7%;新增“首办户”企业188家,其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达87.2%。通过大力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汇率风险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对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钟春晓介绍,下一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西省分局将进一步引导银行提升跨境业务电子化水平;支持辖内企业开展跨境融资,进一步便利企业借用外债,放宽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拓展资本项目支付便利化应用范围;进一步强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推动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不断扩容,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外汇金融服务工作。
袁莹、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阳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