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县始终坚持从县情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以法治为依托,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的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力量在一线汇聚、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引领 固本强基
南昌县把党建引领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固本强基,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在武阳镇前进村,该村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创新性探索“六前六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法,党建引领向前,民主协商进乡村。该村以“村企联建,村企联培”为抓手,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实施“联建联培”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带头领办、村集体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推动“党建联动互帮、生产联动互促、资源联动互享”。2018年来,共解决村民就业210余人,扶持创业65户,帮助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
依法治理 法安村社
南昌县运用法治精神审视社会治理,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个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9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35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创新“法治新昌南”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平台,强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品牌,努力打造“城镇半小时、乡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合力。
该中心通过开展“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宣传月”“精准法律援助质效年”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畅通申请渠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优先指派,开辟法律援助扶贫绿色通道。对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见义勇为等民事案件的申请人开辟绿色通道,无须提供经济困难申报材料,简化审批程序,缩短法律援助申请审批时间。
2020年1月至今,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3件(其中刑诉215件,民诉77件),咨询835人次,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8万余元。
弘扬新风 德润民心
凡人善举温暖一座城,好人好事带动一批人。南昌县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全市形成"讲道德、做好人"的良好风尚。南昌县银三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幸福雅苑安置房小区里开展了南昌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巡展,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居民朋友驻足观看。
“付斌就是我们银三角这里的,咱们小区业主群里都发过他的事迹,他同他老伴儿的故事确实很感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模范,我们都应该向他这样的榜样学习!”居民王奶奶抱着孙子一边参观,一边为现场其他参观人员当起了临时“解说员”。
巡展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南昌市道德模范、南昌县道德模范、昌南好人、昌南新乡贤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尽管他们职业不同、年龄有别,但是他们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展出现场,前来参观的居民络绎不绝,热情高涨。
南昌县通过开展巡展活动,对身边的好人典型事迹进行宣传,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善行义举蔚然成风,进一步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
资源融合 共建共治
网格是离群众需求最近的基层治理单位。南昌县将网格化延伸拓展到社会治理全要素、全领域,1066个网格、373个网格党组织,全县2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携手织起昌南大地基层治理的无形之网。
立足于基层网格化,南昌县整合八大民生民安机构,成立南昌县综治中心,打造集信息采集、纠纷受理、数据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村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平台指挥棒直接延伸到一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 智惠于民
南昌县大力推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即以网格化治理体制为基础,以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区块链等现代化技术为支撑,推进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建设,以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改善传统人工巡查,以人巡+技巡双巡查模式为核心,实现社会治理7*24小时在线监测。
路灯坏了,信息速达维修人员手机;企业排水排污,实时可测;6大可视化场景,实现重点监管问题智能预警……这些,都是南昌县高科技打造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微观一角。
“雪亮工程”、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辅决策平台……南昌县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应用,为城市装上信息化大脑。每天,这个城市产生的所有数据实时汇聚到这里,城市在数据的不断处理中,安全运行,守望着每一个家庭的祥和,每一位市民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