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维修游步道。

工人正在对被山洪冲毁的山体进行修复。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文/图
9月12日上午,下了几场雨的梅岭变得凉爽起来,对于户外施工队来说,这是难得的好天气。此时,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招贤镇乌井村郭家自然村的道路塌方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忙着施工,这段水毁公路要赶在国庆节前恢复通车,以应对长假梅岭旅游客流高峰。今年七八月份的洪灾给湾里的基础设施造成很大破坏。洪灾过后,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加快重建遭受洪水侵袭的家园。截至目前,招贤镇转移的受灾群众17户37人已全部回迁,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244处受灾点大部分已整修到位。
为受灾群众免费买保险
招贤镇地处湾里城区,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2.1万余人。今年汛期,持续性的强降雨,造成招贤镇辖区多处受灾。
堎上村的官溪自然村位于梅岭山脚下,有村民200多人。9月11日,记者来到官溪自然村,一路上随处可见小的山体滑坡现场,冲刷的泥土还裸露在路边。在村民杜章侃家里,墙壁上还依稀可见山洪和雨水冲击时遗留的痕迹。杜章侃的家紧挨着山体,后面山坡垂直距离有10多米高。此次洪灾,杜章侃家里遭受了泥石流的冲击。此时,杜章侃和妻子正在扎扫把。他告诉记者,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家里早已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我和老伴以扎扫把为生,一年赚个几万元。儿子媳妇在市里打工,我们两个老人在家带小孙女。”杜章侃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情灾情,招贤镇组织成立了17支共200余人的党员抗洪抢险突击队和青年抗洪抢险突击队,迅速将受灾严重的4户9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点。
招贤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镇里已经给每户村民免费购买了平安综治险,受损和被毁的家电等都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招贤镇政府干部刘斯伟介绍,保险公司人员会上门查看各家具体受损情况。“等一家一户核实受灾情况后,再进行理赔。”刘斯伟说。
村民的损失除了有保险公司理赔外,被冲毁的房屋及灾后重建也有相关补贴。“村民先自行清理淤泥和维修房屋,根据受损程度,所产生的费用镇里会进行相应的补贴。”招贤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杜章侃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请来挖掘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清理现场,总共花了1.2万元,村里承诺承担一半费用。“大灾中,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杜章侃感激地说。
加班加点抢修损毁道路
乌井村的郭家自然村建在半山腰,有30多户200多人,村里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条道路多处被山洪泥石流冲毁。在一处塌方现场,施工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江西凯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藤波告诉记者,此处塌方面积约有1200平方米,工人先用挖掘机对塌方进行挖掘清理,再用片石构筑起宽2米、长28米的护墙体。护墙体建好后,再用泥土回填,整个项目国庆节前后可以完工。
招贤镇政府负责人说,全镇道路因灾塌方受阻30余处,经过抢修,目前大部分水毁公路已基本恢复畅通。郭家自然村的道路因损毁面积大、线路长,还在加紧抢修中。
在郭家自然村另外一处塌方点,道路护栏下方已经被山洪掏空。藤波告诉记者,这是最大的一处,水毁面积约有2300平方米。据介绍,通往郭家自然村的公路共有6处坍塌点。为保障村民出行,连日来,施工方加班加点,抢赶工期。“村民靠这条路出行。国庆长假旅游旺季来临,农家乐和民宿生意也将迎来今年最高峰,我们争取节前让公路全面恢复通行。”藤波说。
沿着梅岭山体蜿蜒曲折的七彩公路,是罗亭镇、梅岭镇、太平镇3个镇4万人的必经之路。此次山洪将招贤镇堎上村委会对面的山体冲垮,泥石流几乎将七彩公路阻断。“整个山体大部分垮塌,面积有600多平方米,游步道、凉亭全部被冲垮,山上的竹林被冲到了路面,水渠也被堵塞。”堎上村委会主任刘方见说。
塌方现场位于主干道旁边。因担心山体再次滑坡阻塞交通,连日来,镇里组织人员加紧修复。“先清理山体淤泥,然后在上面铺设铁丝网固定,再种上草皮。滑坡的下方则用石块和钢筋水泥修筑护体墙加固。镇里调来4台挖掘机和2台吊机,投入80多万元资金、100多人次参与抢修。”
9月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山体滑坡修复完毕,游步道已修好,倒塌的凉亭也重新建好。“上次来的时候,看到这里塌方了,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从行走及观感看,游步道修得比之前更结实更漂亮。”游客周先生对记者说。
确保贫困户不因灾返贫
在此次灾情中,招贤镇有3户贫困户受灾严重,存在返贫风险。招贤镇主要领导带领扶贫干部上门核实灾情,决定给予他们近6万元的资助,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堎上村在山洪中受灾比较严重。为了帮助贫困户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招贤镇开展爱心帮扶,全力防止贫困户返贫。今年60岁的杜章高,自幼残疾,育有一儿一女,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杜章高2014年开始栽培食用菌,当年就获利2万余元。2015年,杜章高成功脱贫。随后,他种植食用菌的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稳步增长,没想到今年的洪灾,又让他面临返贫风险。
9月13日,记者在杜章高家的蘑菇种植基地看到,他已经重新购置了菌种。“7月7日晚的那场暴雨将蘑菇大棚全部冲垮,薄膜和大棚里的蘑菇全部被冲走,只剩下一个钢架。当时,望着空荡荡的大棚,我真的是欲哭无泪。”杜章高说。
得知杜章高受灾的情况后,镇领导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并资助了2万元。杜章高用这笔钱购买了新菌种,开展生产自救。“再过一个月,就可以采摘新鲜的蘑菇了。今年的收入有2万元,肯定不会返贫了。”杜章高边忙边笑着对记者说。
霞麦村葡萄种植户邓细春种植了50余亩葡萄,强降雨将葡萄园淹没。灾情发生后,镇村干部迅速组织协调抽水机械排水,同时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提供技术服务。邓细春说,好在政府及农技专家的帮助,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
农家乐重开后生意火爆
开办农家乐是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受强降雨影响,堎上村、乌井村、东源村30余户农家乐经营户不同程度受损。灾后,镇村干部及时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部分供水管网被冲毁后,堎上村7户农家乐经营受到影响,镇村干部迅速组织人员对供水管网进行修复。
记者来到乌井村上堡自然村上堡农夫饭庄,老板刘爱国正在用撬棍清理石块。“当时泥石流将我开的农家乐厨房掩埋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镇村干部很快来到现场查看,并将我们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刘爱国说。
上堡农夫饭庄位于马路边,是一处地理位置极佳的餐饮营业场所。“足足花了一个星期才将淤泥清理干净。农家乐重新开张后,每天都有几桌客人,生意很火爆,周末更是一桌难求。”刘爱国说。
乌井村的其他几家农家乐也不同程度受损,大家积极自救,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镇干部也对记者说:“镇里对全镇所有受灾的农家乐进行了统计,会进行补贴。”傍晚,陆续有客人前来吃饭,农家乐的工作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