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共青城市浆潭联圩水稻种植示范田中,随机抽取的三块水稻田,平均亩产达1022.2公斤,创江西省最新亩产高产记录。而在这些田地里种植水稻的人,正是种粮大户彭总林,他表示,创下记录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推广,带动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增收致富。
日前,在彭总林承包的水稻田里,聚集了省内外多为农业专家,他们正在对彭总林的水稻田进行测量。彭总林是一位有着20多年农资销售和农技推广技术经验的农业服务人员,和水稻种植打了半辈子交道,一直希望能用自己的技术种出高产田,在经过了对种子、田地等方面考察后,今年,他选择承包浆潭联圩青山段1000多亩农田做示范。
彭总林说:“第一我对我的水稻管理技术,很有自信心,第二个我对这边一片高产田是很有信心,苏家垱这一片田历来都是高产田,农民随随便便种普通品种都是1400-1500斤,比其他的地方都能高出两三百斤,第三点,我发现这一个品种的特性,高产又优质,所以说我就下定决心要包1000亩。”
有技术、种子好,田地优质,一切看似完美,但种田却也是“靠天吃饭”的一门营生,第一年承包水稻田的彭总林遇上了大旱年,但得益于基础设施改造和积极抗旱,彭总林承包的水稻并没有减产。
彭总林说:“就是得益于这一片水土条件是比较好的,我们苏家当乡政府在这一块抗旱措施做的非常到位,包括架设管线,然后增加抽水泵,然后从外河引水,甚至调动了大型的挖掘设备,来开挖人工河。”
农业农村水利局农技综合推广中心负责人朱礼财:“现在这些田块横平竖直比较方正,道路也通达,水系也是联通的,确保水能及时引到田里。第二个就是我们浆潭联圩改造,所有的环湖公路都形成了柏油路的良好的通道,方便运粮农资到田。”
彭总林告诉记者,得益于这些“天时、地利、人和”,他才种出这些高产水稻,而创下记录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如何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给更多的水稻种植户,让他们也从中受益,这才是他下一步最想做的事情。
“我这个模式我会回头去总结一下写份材料,召集他们在一起讨论,把这个东西传授给他们,让他们都普遍去种这个品种,让它们普遍按照我这个方式来种植,实现产量的最大化,让他们收益最大化。”彭总林说。
彭招峰 桂文涛